窑湾印象

福建会馆

发布时间:2022-01-26人气:941

 福建会馆,俗称“天后宫”,位于回民街中段,由福建吴、陈、李、郑等姓商人于清康熙初年合资兴建。坐北面南,三进院模式,砖木结构,檐牙高啄。据镇上九十岁钱怀文老人回忆:前门面五间瓦房,中间为过道,朱红大门两旁各立一石鼓,门楣上方墙壁嵌入青石板,刻有黄底红字楷书“天后宫”字样,夕阳斜照,金光熠熠。前院 三面围墙,内为花园,中间甬道两旁夹竹桃、状元红、矢车菊千朵招展,争奇斗艳,小溪边,竹桂相拥,百鸟合鸣,凉亭内,窈窕淑女,弹筝歌喉,如痴如醉,世外桃园也。中院堂楼一楼中间为过道,两侧为福建老乡、客商临时生活起居之地,上层中间为戏楼,两边供演员化妆、卸妆、休息之空间。两边厢楼为东、西花厅楼,楼下是闽商聚会、议事、办公之所,楼上为说书、听戏、休闲之乐土。据陆振球先生《古镇窑湾》载:西花厅又叫“望月楼”,晨望旭日东升,夜观皓月西沉。每当夕阳落辉之时 ,凭窗西眺:隔水岠山云气缭绕,近则,大运河上白帆点点,渔火炊烟,好一幅多彩多姿的风景画。后院为“天后宫”大殿,五间,通面阔16米,进深13檩8米,通高9米,殿前伸出1.3米宽廊檐,六扇雕花木门,屋面覆有筒式琉璃瓦。为硬山式抬梁木构架建筑。古典而巍峨。大殿内神台上供奉天后妈祖塑像,头戴凤冠,前饰冕旒,颈佩玉珠,手执如意,凤眼凝注,金身,站于莲花之上,面朝运河,仿佛踏浪而来,尽显海上平安女神的慈惠之美。掌扇宫娥恭立两旁。殿前红漆廊柱镌刻金字楹联:“环中慈母女中圣,海上福星天上神”。殿门上方匾书“天后宫”。东偏殿供孔圣像,西偏殿供奉关公像。东厢楼五间,楼下是客厅,后墙挂财神像,条形翘头案上放有景德镇产青瓷花瓶、青花瓷香炉,一对铜蜡烛台,文房四宝点缀其间。茶几上放有宜兴产紫砂壶和一套精美的细瓷茶杯等,一套红木太师椅摆放两边。二楼为会馆主事及家属生活场所,西边砌一道院墙。

据有关史料记载:1765年,清乾隆帝第四次南巡后返朝,途经宿迁,行宫设于皂河龙王庙,同纪晓岚、和珅微服私访来到了窑湾福建会馆“望月楼”,与窑湾进士、《四库全书》编篡者之一的陆士傑(jié)、窑湾名达持金蟹,把绿酒,品尝窑湾船菜,吟诗联句的故事传为佳话。据陆振球先生《古镇窑湾》载:在福建会馆内,吴洪兴烟丝店老板,看见纪晓岚吸自己店“异品牌”黄细烟丝,连声夸赞 ,即送纪晓岚二斤八两白金打造的水烟袋。后来人们称纪晓岚为纪大烟袋。咸丰二年(1852),兰儿(慈禧)被选为秀女,由江南进京途经窑湾,被洪水围困,曾在“天后宫”瞻拜妈祖,庇佑一路平安。并且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。

明朝中叶实行海禁后,将海漕改为河漕,由此闽商心目中的“保护神”沿京杭大运河进入了内地,沿岸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妈祖文化遗存。他们追求富贵平安,窑湾人们饱受旱灾、水涝、瘟疫之苦,自清康熙初,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(妈祖生日)、九月初九(妈祖升天)传统节日,他们扶老携幼云集窑湾天后宫焚香祭拜,祈求逢凶化吉,太平盛世。此时,香烟袅袅,人潮涌动,蔚为壮观。

福建帮商人主体依靠制作、经营烟丝发家。民国初,“吴洪兴烟丝店”老板吴宝亭祖荫不薄,在镇上发展至5家烟丝店,置有楼房500多间,号称“吴半街”,拥有资本金30余万块银元;“万昌黄烟店”老板陈仲浦,发展至3家烟丝店,拥有资本白银18万块。他们的产品远销南京、上海、徐州、济宁、海州等地。且北京、扬州等地设有分店。当时,本镇有十二家烟丝店,吴、陈二家规模之大,财源之广为最。后来两场大火烧掉了这二家逾三分之二家产,一蹶不振。1938年窑湾沦陷,商人迁往异地,福建会馆开始衰败。

据陆保伦先生《早期窑湾的两所中学》载:1926年,窑湾贤达陆冰庵、陈仲虎在天后宫办私立 “志成中学”,陆冰庵为校长,他勉励学生发奋读书,报效国家。因连年战乱至1927年秋而被迫停办。

建国后1955年前、后,福建会馆后院开展轰轰烈烈的烘炉翻砂、食品加工等业务,六十年代初古建筑拆除,遗址部分辟为街道,另一部分被邮电支局、粮管所占用。历经三百年风雨的福建会馆自此销声匿迹。目前,仅存大门上“天后宫”额匾一块。


未标题-1.jpg



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0 0
标签:全部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ywgz.com/bshg/135.html

网友评论

管理员

该内容暂无评论

美国网友
在线留言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0516-88554002

微信咨询
窑湾古镇
返回顶部